《百年巨匠·校园版》:让艺术教育诗意的滋养生命

时间:2021-01-24 作者:文姬
             

历时4年精心打磨  中美协主席主持编写

《百年巨匠·校园版》:让艺术教育诗意的滋养生命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与人的差别从小时候就展现出来了。
  有的孩子很小就有良好的礼貌、灵活的应变能力、独特的观点,让人过目难忘。有的孩子成绩很好,却总是让你感觉略显“平凡”。
  产生差别的原因,是家庭条件吗?当然不全是。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文艺的滋养”。
  当你的孩子每天阅读的是鲁迅、巴金、莎士比亚,他就能理解何为独立,如何成为一个丰富、有趣、智慧的人。
  当你的孩子每天欣赏的是凡·高炽烈的向日葵、徐悲鸿的万马奔腾、张大千的泼彩山川,他就会理解生命的力量有多强大。
爱痕湖(局部) 张大千1968年
  当你的孩子能与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对话,中华文化的丰厚和精髓,就在他的眼前铺展开来了。
葫芦天牛 齐白石1945年
风雨访友图 傅抱石1944年
  他见识过天地宽广,才能理解宇宙的浩瀚……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提倡,孩子一定要接受“美育”,要“文艺”滋养的原因。
  没见过哪个孩子一出生就吵着要学英语、学编程。但几乎所有孩子,都会不自觉地拿起笔乱涂乱画,都喜欢听童话。
  画笔和童话,是孩子本能地表达内心情感的行为。文学和艺术,让人们找到生活的援军,让孩子在未来的某一天,得以理解生活。
  而让孩子们爱上这一切,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
  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7岁~14岁期间,文学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在德国、挪威等欧洲国家,艺术已经成为和数学、语言同等重要的必修学科。
  从科学角度说,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需要文学艺术的滋养。越早接触文学和艺术,越有助于孩子培养认知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赋予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
  展望未来十年的世界,人工智能会创造怎样的魔法未来无法描绘却可以预见。没有想象力的人没有未来,而恰恰,艺术的核心价值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
  文学和艺术,为孩子界定看世界的方法和高度,浪漫地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的审美潜能,让他们在每一个日常中,能按照美的方式生活。 
  今天,就为大家“墙裂”推荐一套宝藏书——在央视纪录片《百年巨匠》基础上重新编撰的《百年巨匠》(校园版)
  第一次见到这套书,首先被书的颜值和丰富的体例设置打动。待细细读下来,收益满满——看文艺巨匠们的高山景行,似乎得到了发光的能力,整个世界都在熠熠生辉。
  相信孩子们阅读后定不会空手而归。也许,其中的一首诗、一幅画,就能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绮丽世界的大门。
  《百年巨匠》(校园版)是在央视纪录片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文件精神精心策划,为9~14岁孩子编撰的文化艺术类课外读物。
  这套书用活泼幽默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位近现代文学、艺术大师的成长之路,是给孩子们的世纪中国文艺盛宴。
  《百年巨匠》是我国第一部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近代文艺巨匠的大型系列纪录片。
  既然名为“巨匠”,自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艺术史、文学史上高峰、“顶流”。
  他们不仅出现在中小学课本和无数的读物里,而且还在不断刷新着艺术拍卖会的记录,他们深深刻进了民族的文化基因。 
  《百年巨匠》(校园版)丛书的总主编范迪安,更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美术史论家,当代艺术界的“顶流”。他带领一众年轻的学者、专家来为孩子们编这套小书,堪称当代图书出版的佳话。
本书主编:范迪安 
  这是责任,是传承,是民族血脉的跳动。
  出版这套书的山东美术出版社,也是艺术类童书出版中的佼佼者,他们原创的《写给孩子的艺术史》等少儿艺术读物,口碑爆好,版权已输出到海外。
 
  巨擘、“大神”齐聚一堂,来做孩子美育路上的“领路人”,会不会有点……说教?
  惊喜的是,没有。甚至,作者和编辑们太调皮了吧。
  看这起飞的画风…… 
  这灵魂问答……
  这弹幕风的“吐槽”……
  阅读有历史背景的人物传记,对一些孩子来说是有门槛的。光是看到不怎么熟悉的人名,可能不少成年人都要却步了。
  但是这套书的阅读体验里,没有遇到门槛,反而像遇到了沉浸式游乐场,看着,玩着,做着游戏,就跟随大师走完了一生。
  特别指出,还能扫码看纪录片。阅读体验不要太丰富!
  当然,生动的文字、丰富的体例设置,都建立在严谨的考证和反复锻造的结构上,划重点——为了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所以展笑之余,读完合卷,孩子们会沉浸,会回味,会成长。
  前面说了,拿到这套书,第一眼就被颜值打动。
  封面简洁醒目,底色用清新的马卡龙色——白色书名中站着手绘的大师们,其潜台词如下:
  都平身吧,谁还不是小可爱?! 
  内文的版式,据编辑们介绍,首先在颜色设置上取用了中国传统色彩系统:柳绿、花青、孩儿面、赤丹……
  而整个视觉的呈现,也采取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又灵活多变。
  在阅读时,不由自主的,孩子们会受到来自传统和现代的双重美的浸润。
  要知道,让孩子们理解色彩绚烂的西方艺术容易,接近蕴藉低调中国传统艺术,反而是一件难事。
  这套书做到了。 
  既然是讲述文艺巨匠的故事,作品和文献资料的呈现必不可少。
  这套16开的图书中的作品都是高清图片,一些重要作品还展示了精彩的局部,细细分析到底哪里好。
  这种析毫剖厘的解读方式,以往在专业的画册中才能见到。
  这简直是名师一对一讲解...... 
  而文献资料,很多都是编辑和作者到巨匠们的故乡或者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中专门拍摄的,可谓难得。
  一本在手,等于打卡了众多艺术场馆和纪念地。家长也值得一看。
  纸张选取原白纯质纸,手感更接近含蓄的中国文化,且柔和护眼。
  印刷采取环保大豆油墨,每一个细节,都在散发精心的艺术感。
  历时4年打磨,形式上,让孩子们感受艺术之美;内容上,丰满生动,角度清奇。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灌注了编辑们的虔心:
  让有趣而雄强的灵魂,让世纪之美,以与之匹配的美的形式呈现。
  分册介绍
  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犀利严肃,有的细腻有的豪放。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无一例外沉厚强烈地热爱着生命,热爱中国的文化。
  他们对文学、艺术与美的赤诚,本身就是一种匠心之美。
  他是天才,是旗手,是剑客,是战士,是孺子牛,是民族魂。
  从山村小木匠到人民艺术家,他一生都在赞美自然。
  他用画笔赈灾救国,将爱国和教育置于生命的第一位。
  坚信“七分人事三分天事”,365天天天作画的天才画家。
  从交不起私塾学费的旁听生到一代国画大师的传奇逆袭。
  从前,我们总觉得艺术的门槛,那么高。
  可现在,不到100元,就能将巨匠“名师”请进家,让艺术教育变成诗意的日常,让艺术之光照进孩子的生命,成为他们一生的滋养。
  这场文艺盛宴,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