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图片 / 视频首页 > 最新动态

我会影视纪录片基金参与制作纪录片《重返红旗渠》荣获国际大奖

时间:2021-12-31  作者:

  近日,在全球纪录片产业交流和交易的平台之一——第六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上,我会影视纪录片基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拍摄制作的大型纪录片《重返红旗渠》作为唯一入围的中国纪录片,经过30余位国际评委的严格筛选,从138个国家和地区报送的4256部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历史纪录片奖”,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重返红旗渠》以中西交融的文化视角、客观纪实的书写态度,穿越历史时空,再现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引漳入林、艰苦修渠、自力更生的历史面貌与精神气概,呈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光辉。

  《重返红旗渠》是一次让世界读懂中国,让世界看到中国民族精神的生动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这部纪录片正是让世界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的生动样本。红旗渠工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这个伟大工程的背后,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精神意志,也体现出知难而进的愚公移山精神和善于修补的女娲补天精神,这是对民族精神与先民智慧的传承与弘扬。此外,红旗渠工程不是对大自然生硬的破坏和重建,而是利用自然、修补自然,不但解决当下林县缺水的难题,更具备发展的眼光和先进的生态观,使红旗渠水世世代代滋养人民与土地。

  《重返红旗渠》是一次以中西交融的文化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表达。该片以法国文化学者杰罗姆?克莱蒙和中国留美学生王宸为人物线索,记叙两位旅者怀着不同目的重返红旗渠的所见所闻。上世纪70年代克莱蒙曾作为“无国界青年组织”的一员探访过红旗渠,他是西方文化精英,欧洲知识分子代表,王宸则是喝着红旗渠水长大却对红旗渠知之不多的中国年轻艺术家,这次“重返”给这一中一西、一老一少的两位线索人物都带来了巨大的触动和冲击。本片借助两位线索人物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思考,邀请他们以客观的角度读懂中国、走进中国,通过有影响力的西方人物来影响西方,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重新审视红旗渠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人类价值。这在开拓国际传播路径与方法、推进国际传播创新经验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返红旗渠》是一次纪实美学的创新表达。本片秉持客观、真实的创作态度,摄影机跟随克莱蒙和王宸重返红旗渠,客观记录两位人物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主创对过程不做人为干预和阻断。看似不经意的客观呈现,汇聚的恰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力量和时代意义。《重返红旗渠》客观真实的叙事语态,对于中国故事的讲述和传播,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重返红旗渠》播出后,社会反响良好。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纪录片导演夏蒙表示:“本片具有全球视域下的人文思想高度,从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中发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于协调的女娲补天精神,揭示了中国山河巨变背后的人文精神的历史性变迁,以此来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该片紧随时代步伐,以老故事、新表达呈现出了一部近年来纪录片界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中广联纪录委员会会长、中央新影副总裁赵捷认为:“本片不但制作精良,还具有较高的海外传播推广价值。片中展示的中国先民师法自然、善于修补的人文精神,其哲学内涵和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全球高度和深刻的启示意义,是恰逢其时出现的中国故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重返红旗渠》在思想内容上,主题凝炼、导向正确、催人奋进;在故事表达上,叙事跌宕、故事典型、情节细腻;在创作风格上,结合了电影与纪录片的呈现方式,独树一帜、并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拍摄手段,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目前,该片还获得了首届“金樽”国产纪录片年度盛誉作品“2021金樽盛誉‘创新类’作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第27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2021年度纪录片创新作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第二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优作品、中国电视艺术家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节“纪录之光”展播入围作品、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大学生最喜爱的纪录片年度作品”等多个奖项。

  《重返红旗渠》已在澳门广播电视公司《丝路时间》和新西兰KORDIA电视台《丝路时间》播出,即将在TVB《文化中国》、法德艺术台(ARTE)等平台播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文汇报、学习强国等100余家融合媒体都对该片予以关注和报道。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楼3层

邮箱:zgwxysjjh1994@126.com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743号-1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捐助方式:

开户行:中信银行朝阳支行

账号:7111110182600017119

收款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空间

捐助方式(建设中)


开户行:中信银行朝阳支行

账号:7111110182600017119

收款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