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在行动首页 > 文艺界在行动

五位基层书法工作者的扶贫故事

时间:2020-11-02  作者:李文彪、逄春伟、贺炜炜、岑岚 、三木

  11月1日,“中国力量” ——全国扶贫书法大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本次展览以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全景深描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与实践解决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集体智慧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在诠释演绎重大主题书法展览的立意高度与思想深度方面,提供了全新探索与有益实践。

  开幕式上,三位来自扶贫一线的参展书法家代表、两位被书写的扶贫书法工作者代表,讲述了自己的扶贫经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触动人心。

  ——编者

  >>脱贫攻坚随笔

  李文彪入户宣传精准扶贫政策

  我从察哈尔右翼中旗文联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大滩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有五年了。期间有欢喜,也有迷茫。但是,我把“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这句话铭记于心,把满腔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努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加深了与群众的情感。

  初到基层,我走访贫困群众、调查摸底,寻找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实施精准帮扶。贫困户焦明的孙女焦婧去年读高三,父亲去世,母亲远嫁,她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我协调帮扶单位进行捐款,安排教育扶贫,给予生活费补助,焦婧去年顺利进入大学校门。贫困户石永旺妻子做脑瘤手术花费十多万,儿子残疾,我们给予种植养殖产业的扶持,使石永旺家年人均纯收入由不足3000元突破至8000元,同时还盖起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古稀之年的赵文元危房换新居,高龄老人的生活保障实现了兜底……贫困户的收入逐年增加,如期实现脱贫,昔日那一张张被贫穷困扰的愁容变成了发自内心的笑脸。农民生活日新月异,让我感到欣慰,也觉得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几年的帮扶工作中,我认为农民和广袤的大地一样,有朴实的梦想,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与他们携手共进,走出困境,一起奔向人生新起点。

  脱贫攻坚随笔 李文彪撰并书

  >>心底开出幸福花

  2018年5月31日,茂商花卉种植合作社第一批花卉装箱出售

  2017年2月,山东省文联选派山东省书协副秘书长郝晓明任武城县四女寺镇刘茂商社区扶贫第一书记。他从奔赴岗位的那一天起,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贫困群众能够早日踏上致富路。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郝晓明将产业扶贫放在了第一位。刘茂商社区有种植花卉的传统,但是苦于技术不先进,销路不好,花农一直没有可观的收益。通过全面了解和共同商议,郝晓明与村两委成员三赴青州花卉市场考察,并派人学习花卉种植技术。他带领村民成立了茂商花卉种植合作社,以现代温室开展花卉种植项目。第一批多肉植物出棚的那天,整个社区的老少像过节一样兴奋。

  花卉大棚由合作社承包,每年拿出4万元租金收入,用于贫困户的基本分红。合作社与青州多肉花卉销售公司签订了长期的销售合作协议,年收益率在30%以上。目前已经集中销售过3批,销售额在12万元左右。

  农民手里有了钱,最希望的就是下一代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刘茂商社区拥有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郝晓明组织部分书法家捐赠了20件书法作品和部分体育器材,用于美化校园;同时申请并接受了共青团中央光华科技基金会捐赠的价值5万元的图书。

  在扶贫期间,郝晓明一直坚持“真扶贫、扶真贫” ,热情奉献,真抓实干。经过两年的大力扶贫攻坚,刘茂商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从心底开出了幸福的花。

  心底开出幸福花 恕堂元畅(逄春伟)为郝晓明撰并书

  >>刘帅的扶贫之路

  刘帅在指导村里的孩子学书法

  因为疫情,本该今年春节后就得去南城浔溪挂职扶贫的刘帅直到4月才成行。如他所说,此次去浔溪乡,刚开始是一种看风景的心态,小桥流水、屋舍俨然,美不胜收,新鲜感过后的他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如何践行扶贫政策,怎样真正帮扶农民,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浔溪后,他与扶贫工作队同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了解民情,并用文字记录下扶贫的点点滴滴。扶贫关键在扶知、扶智,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农产品要走出浔溪,邮路是重点,他奔走呼号,帮助村民走出一条销售土鸡蛋、五黑鸡、椴木香菇、竹笋的通途之路。产品要卖个好价钱,光有好的品质还不够,他支招村民要树立品牌意识。

  浔溪山涧多菖蒲,当地老百姓显然对这种看似普通的野草不感兴趣。菖蒲是文人清供,作为书法人的刘帅第一时间捕捉到菖蒲背后的价值,并打起了菖蒲文化的主意。通过介绍、指导、推广,当地村民逐渐开辟了一条制作菖蒲盆景的致富路。从初识农民到深入了解当地农村,提出相应脱贫对策,他仅用了两个月。

  刘帅在日志中写道,只有俯身到基层一线,才真正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只有走到人民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民。扶贫还在继续,在这条不同于书法的道路上,他目光坚定。

  刘帅的扶贫之路 贺炜炜为刘帅撰并书

 >> 一个扶贫文艺人的绵薄之力

  岑岚和贫困户村民交谈

  脱贫攻坚是这个时代最常见最有分量的词语,是最响亮最强烈的音符。我于2016年6月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至今已4年,受命先后包保两个村,帮扶过很多贫困户和贫困大学生。如今回忆起来,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有的镜头必然永远铭刻在记忆深处。

  新土界那一户,虽贫尚勤,虽难愈坚。妻子患甲亢和糖尿病,加上病急乱投医,花了不少冤枉钱,欠债3万余元。丈夫为了还债不得不外出打工,她独自一人在家带孩子、养牲口,没有时间到大医院做甲功月检,任其发展。我本人是“老甲亢” ,略知一二,坚持每月给她带药,嘱其按时按量规范服药,如今相关指标趋于正常。由于夫妇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想养牛,我就通过微信平台开展书法作品义卖,两次给了他家2万元,养殖了3头牛。如今, 3头牛总值5万余元。我还每月给他家生活补助200元,加上丈夫打工收入,已经远远超出了脱贫标准线。

  我深知,我的力量极其有限,我只是在这场宏伟浩大的历史性工程中尽了绵薄之力,与那些为脱贫攻坚做出更大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英雄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不过,我的心是真诚的,我会继续发挥一个文艺人应有的作用,继续投入到最后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中。

  一个扶贫文艺人的绵薄之力 岑岚撰并书

  >>文艺扶贫:促进物质与精神的挂钩

  林玉梅为村民写春联

  林玉梅是福建省书协推选的有扶贫经历的书法家代表,她参与了“中国力量” ——全国扶贫书法大展第一篇章“人民至上”中有关“西部大开发”和第三篇章“九州同春”中六盘山片区六个村、燕山——太行山片区五个村的扶贫村介绍内容书写。

  林玉梅供职于福建省漳州市美术馆,作为一名基层书法工作者,她的扶贫经历主要围绕“文艺扶贫”开展活动,促进物质与精神的挂钩、扶贫与扶智的融合。利用美术馆的文化平台价值,林玉梅广泛联系社会文艺工作者,与美术馆同仁一起下乡扶贫。每年双节期间是林玉梅最忙碌的日子——每年都有好几场同当地的艺术家们一起为群众写春联的活动,还不时组织慈善义卖书法、美术作品,将所得善款送给贫困户,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年。三年来,她先后走进漳浦县车本村,诏安县庵下村、溪东村、马坑村、大方田村,长泰县坂里乡,南靖县梅林村、科岭村等地,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宣传新思想、筑梦新时代”等主题的文化艺术下乡和扶贫进农家活动,向群众传递新思想、新理念。

  林玉梅为扶贫村班彦村书写介绍内容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楼3层

邮箱:zgwxysjjh1994@126.com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743号-1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捐助方式:

开户行:中信银行朝阳支行

账号:7111110182600017119

收款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空间

捐助方式(建设中)


开户行:中信银行朝阳支行

账号:7111110182600017119

收款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