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大事记
时间:2015-12-31 作者:
大型戏曲影片《响九霄》在京首映 孙家正题写片名
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国戏剧家协会摄制,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的大型戏曲影片《响九霄》3月17日下午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首映仪式。图为《响九霄》首映照片。
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国戏剧家协会摄制,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的大型戏曲影片《响九霄》3月17日下午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首映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为该片题写片名。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李牧,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中国文联副主席丁荫楠、李维康、裴艳玲,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童刚,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康健民,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夏朝华,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夏潮,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董耀鹏,中国文联服务中心主任张显,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张根记,中国剧协副主席王晓鹰、刘长瑜、白淑贤、孟冰、韩再芬,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郑世芳,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边发吉,以及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等出席首映式。首映式由季国平主持。
胡振民为影片首映题辞:“扬梨园儿女正气 展国粹艺术精华”。李牧代表中国文联致辞。他说,大型戏曲电影《响九霄》是中国文联倾力打造,中国剧协独立拍摄,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全额资助的首部大型戏曲电影。中国文联高度重视该片的拍摄,中国戏剧家协会注重发挥组织与专业的优势,努力做好各项组织、联络、服务、管理工作,紧紧依靠艺术家,尊重艺术规律,做好参谋助手,保证了拍摄的顺利进行。拍摄戏曲电影对于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来说,还是一项新鲜的事物,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这部影片的拍摄经验与艺术收获,为今后的戏曲电影拍摄提供有益的借鉴。
随后,该片总导演丁荫楠、领衔主演裴艳玲先后致辞,介绍了影片的创作感受。裴艳玲说:“感谢中国文联投入这么一大笔资金来拍摄这部电影,虽说我已经年过花甲了,但是我仍然干劲十足,我们的‘文艺家之家’这么支持艺术创作,对于一名艺术工作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幸运的呢?又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响九霄》是近年来京剧舞台实践的重要成果。该剧讲述了清末著名艺人田际云(艺名响九霄),身处戊戌变法的历史变革时期,紧随时代变化,关心国家命运,以演戏为掩护帮助变法运动,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的生动故事。在裴艳玲的精心演绎下,响九霄生动的形象、过硬的功夫,征服了大江南北众多戏迷观众,获得了行内外的一致好评。2009年,裴艳玲曾凭借该剧夺得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大奖”和第19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特别贡献奖”。
戏曲影片《响九霄》以国画为背景,采用世界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将虚拟性表演的戏曲艺术和写意性抒写的国画艺术巧妙融合,这在戏曲电影史上还没有先例,对于解决戏曲电影创作中一直难以突破的虚实结合问题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形成了这部影片的独特风格。该片于2009年7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开机,全体摄制人员冒着高温酷暑连续奋战,高质量地完成了影片拍摄。随后,总导演丁荫楠带领主创人员与香港亚洲传奇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密切配合,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20多万个画面的对应、修改,并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最后于2009年12月完成影片拷贝。据季国平介绍,为改变当前戏曲影片和城乡普通观众见面难的局面,该片将于3月20日起,在北京新影联院线的长虹影城、虎坊桥北京工人俱乐部等影院公开放映,这是近年来戏曲影片首次进入主流院线公映。稍后,该片还将通过文化惠民电影数字院线,在农村城镇与广大观众见面。
另悉,随着戏曲影片《响九霄》的面世,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策划并组织拍摄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也将在今年全面展开,这项工程将争取用几年的时间,把活跃在当今戏曲舞台上最优秀的梅花奖获得者的代表剧目拍摄成数字电影,为全国热爱戏曲的广大观众献上更多的戏曲电影精品力作。(记者 张薇)
为后人留下中国文化之绝唱
丁荫楠(中国文联副主席、《响九霄》总导演)
由我导演的戏曲影片《响九霄》与广大观众见面了。首映仪式在新落成使用的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可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中国文艺家之家大楼落成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感谢中央领导同志对文艺家的关怀,感谢中国文联系统上下的齐心协力。大楼是智慧的结合地,是人才的集合地,也是中国文化的枢纽,多么的重要,可以说这不只是一幢房子,那是中国文化的大舞台。我作为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除了深感荣幸与温暖外,更受激励。即将全面上映的戏曲影片《响九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的第一部。前些日子,冯远同志告诉我,再拍5部戏剧作品的任务又批准下达了。真正由中国文联组织投资拍电影,记录优秀作品的功德事从此开始。不论我个人能起多大作用,这是件最有价值的事,可给后人留下中国文化轨迹的绝唱。
记得当时在中国剧协分党组领导下,拍摄《响九霄》时的心情和今天还不一样。自己第一回拍摄戏曲电影,尤其领导批准我试验用国画做背景,利用电脑特技植入。能如期完成预定的艺术效果吗?真是捏了一把汗。经过努力,尤其是制片人崔伟同志的支持,最后得到李牧、廖奔同志的肯定,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记得当时胡振民同志向我交待任务时说:“中国文艺大家创作过不少优秀作品,有许多都因当时条件不够,而没能留下来。而今天我们有条件了,何况我们中国文联集合全国优秀文艺人才,许多获奖剧目的表演者都年事已高,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是非常遗憾的,对不起今天,更对不起后人。中国文联做这件事当仁不让。”
胡振民同志的话让我感谢而感动。接着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投资,中国剧协组织拍摄,季国平同志亲自领导挂师,如今已顺利完成首映。以此向中国文艺家之家大楼落成献礼,向文联领导、中宣部领导、全国戏剧爱好者送上鲜活的裴艳玲舞台艺术,以此开中国文联独立电影的先河。
在文联千百件大事中,这也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为此,写一些感想,权当作贺词,愿中国文联常青。
(责任编辑:文基会管理员)